原产东亚和南亚。
兰科。
有观赏价值。
叶、花、根和全草药用。
传统医学用途:发热,咽喉肿痛,咳嗽,咯血,潮热,盗汗,神经衰弱,头昏,腰痛,跌打损伤,骨折,尿血,外伤出血,痔疮,白带,蛔虫病,狂犬咬伤,等等。均缺乏科学证据。
该属植物含蒽醌、氰苷、异喹啉类生物碱和熊果苷。
蒽醌类物质有泻剂样作用,在动物实验中与肝癌有关,长期摄入也会造成肾损伤。
氰苷大量摄入会引起急性中毒,症状包括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头晕、肝损伤、血压过低、上睑下垂、行走困难、发热、神志不清、昏迷和死亡;长期少量摄入也许会导致营养不良、视听问题、甲状腺肿和共济失调,一些病例会瘫痪或死亡,瘫痪不可逆。
异喹啉类生物碱也许会刺激胃肠道,并引起癫痫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。
熊果苷可能与肠癌有关。
外用也许有吸收中毒或感染等风险,已知会导致接触性皮炎。
禁忌:
怀孕或正在哺乳
肝肾疾病
癫痫
药物相互作用:
伤肝药物:共剂应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