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存在于许多食物中,如蔬菜、豆类、坚果、谷物、水果,以及贝类、鳄梨和牛肉(肝等)。饮用水也含有少量的铜。没有证据表明,饮食正常的人需要补充铜。
铜对下列疾病有作用:
铜缺乏和铜缺乏性贫血。
铜缺乏的人群包括:只使用牛奶配方喂养的婴儿,早产/低出生体重婴儿,慢性腹泻或营养不良婴儿,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,囊性纤维化患者,老年人,等等。
铜对下列疾病可能有作用:
骨质疏松症。
与锌、锰和钙联合服用,铜在绝经后妇女中也许能减缓骨流失。
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,含钙牛奶等乳制品在骨质疏松症中并没有发挥作用,甚至起反作用,美农业部的一篇文章认为这可能与乳制品中铜缺乏相关。
补充铜或使用加维生素D的含钙牛奶或酸奶能否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流失存在争议。
其他用途:系统性红斑狼疮,伤口愈合,关节炎, 阿尔茨海默病,动脉粥样硬化,心脏病,营养不良,代谢性疾病,精神分裂症:神经管缺陷,增强免疫力,促进儿童生长发育,保护牙齿珐琅质,等等。均缺乏科学证据。
用于铜缺乏治疗时,铜是安全的。过量不安全,症状包括恶心、呕吐、出血性腹泻、发热、胃痛、低血压、贫血、肝肾或神经损伤、心脏问题、昏迷和死亡等。
在含铜容器中储存的饮料和受铜污染的供水会引起急性铜中毒。美国环保署规定水中最大铜浓度不应超过1.3毫克/升。
铜中毒很罕见。
成年人每天摄入不应超过10毫克。低至1克的硫酸铜也能发生肾功能衰竭和死亡。
孕妇或哺乳期妇女,如果她们是14至18岁,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8毫克,如果她们是19岁或以上,每天不超过10毫克。较高的量是危险的。
禁忌:
威尔逊病
印度儿童肝硬变
特发性铜中毒
药物相互作用(含草药和保健品等):
青霉胺:共剂应谨慎。
(芥花油广告,详见“菜籽油”词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