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产亚洲、非洲和美洲。
豆科。
可供观赏。
在泰国、越南和柬埔寨等地,嫩叶、芽尖和籽荚食用。
根和茎等药用。
传统医学用途:发热,腹泻,痢疾,高血压,糖尿病,肾病,黄疸,失眠,耳痛,脱发,月经过多,麻风,皮肤病,痔疮,创伤,烧伤,梅毒,等等。均缺乏科学证据。
可能不安全,含今可豆氨酸等化学物质。臭豆果也含今可豆氨酸(djenkolic acid),根据臭豆果专篇的资料,该物质可引起 “臭豆果毒症(Djenkolism)”,症状包括痉挛性疼痛、痛风、尿路梗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。烧煮等方式不会影响毒性,而且,哪怕过去食用臭豆果若干次未中毒,也会突然出事。受影响的主要是男性。
臭豆果如长期服食可能也会影响心脏和肝脏等器官。
尚未查到水含羞草的相关中毒病例报道,但谨慎起见,任何人均应慎用水含羞草。
生长于污染水域的水含羞草可能会吸聚重金属和农药。
(芥花油广告,详见“菜籽油”词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