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产美洲。
禾本科。
一些改良过的品种有观赏价值。
生籽粒热量较高,某些B族维生素、镁和磷含量稍高,其他平平。
种子是饲料,人类也食用。
印第安人咀嚼玉米叶。
种子和茎等药用。
传统医学用途(包括玉米须):流感,肺炎,食欲不振,腹泻,痢疾,便秘,高血压,心脏病,糖尿病,黄疸,肝炎,肾炎,胆结石,水肿,尿道感染,风湿,月经过多,溃疡,肿胀,疼痛,白内障,黄斑变性,癌症,等等。均缺乏科学证据。
19世纪,玉米成为北美的主食,但不久就发生了流行性糙皮病(一种烟酸缺乏性营养不良)。现在,高赖氨酸玉米和均衡饮食在发达国家已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真菌和微生物感染的霉变或久泡变质玉米不能食用,也许会产生毒素如米酵菌酸。米酵菌酸是一种呼吸道毒素,摄入可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晕、全身无力等症状,重者可有肝肾脑等器官损伤,甚至死亡。烧煮难以分解毒素。下为两起相关案例。
2015年,在非洲莫桑比克,有234人饮用当地传统稷酒“pombe”( 玉米面发酵酒)后中毒,其中75人死亡。
2020年10月,中国有9人食用玉米面发酵自制产品酸汤子后中毒,全部死亡。
玉米含脂质转移蛋白,会引起皮疹、腹泻、呕吐、哮喘、尿路感染、关节炎、血压突降,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等过敏反应。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过敏在普通人群中有多普遍。烧煮不能分解该蛋白。
玉米热量较高,不利于体重控制。
南非和中国山西省等地的食道癌高发,与玉米食用较多可能有关。
禁忌(药用):
怀孕或正在哺乳
(芥花油广告,详见“菜籽油”词条)